【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为军服务,守护天使唐都医院血液科收治年龄最小军人子女淋巴瘤患者

日期:2021/1/8 0:00:00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2020年初冬的早晨,一层薄薄的雾在空中弥漫着,不太耀眼的阳光努力冲破云雾,露出笑脸,尽情宣泄着自己的热。这一切,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一病区病房内,所有医护人员都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着,科主任刘利教授正带领医生组进行晨查房。这时,一位中年男子带着病历资料焦急地找到刘利主任,经详细询问后了解到:该男子是火箭军某部队的一名现役军人,患病的是他年仅3岁的儿子,2周前他和家人发现儿子的右侧颈部明显增粗,遂带孩子在口腔医院进行了右侧颈部淋巴结活检术,经病理学检查刚刚确诊为“Burkitt淋巴瘤”,这个结果犹如晴天霹雳,给了幸福的小家庭当头一棒。悲痛过后,当务之急是尽快给孩子治病,由于孩子年龄小,病变范围广,预后差,尽管辗转多家医院均未得到收治。患儿的父亲带着一线希望来到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秉承着我院“军人第一,军属优先”的为军服务宗旨,以及我科作为陕西省血液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在血液病诊治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刘利主任决定立刻安排患儿住院治疗。为了减少受感染风险,第一时间安排患儿入住层流洁净病房。秦炜炜副主任医师和娄典主治医师与军人接诊中心积极协调,入院当天即为患儿预约了全身PET/CT检查,明确疾病诊断和分期。

  

 

  经过全面检查及评估病情,患儿明确诊断为Burkitt淋巴瘤,静脉化疗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唯一有效手段。针对患儿的病情,科里讨论后制定了具体化疗方案,接下来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对患儿实施化疗。由于幼儿的血管比较细,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大,而且反复扎针,对患儿身心都会造成极大的损伤。使用PICC管可以避免药物与手臂静脉直接接触,且可以长期留置,能够有效保护患儿的血管、皮肤软组织,让患儿免受反复穿刺之苦。但PICC管端是外露的,影响患儿活动,且有被患儿自己拽掉的风险。静脉输液港被称为 “化疗神器”,它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在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由于存在完整的皮肤屏障,它不影响患儿活动,且不用担心被患儿拽掉的风险,护理周期长,可长期留置,明显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但由于患儿年龄小,且颈部因淋巴结活检术后存在大面积瘢痕,故输液港植入难度极大,风险极高。我们联系了西安其他可为儿童放置静脉输液港的医院,均以手术难度太大为由拒绝给患儿手术。正当我们踌躇不定时,血液内科何华护士长找到我院血管外科团队,尽管他们有着丰富的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经验,但面对这么小的患儿还是第一次。为了不耽误患儿治疗,尽快为孩子建立“生命通道”,血管外科团队决定接受挑战,为小患儿开设绿色通道。在与麻醉科同事共同商讨,全面评估了患儿病情及手术风险后,血管外科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决定在全麻下为患儿植入静脉输液港。

  在向患儿家属交代手术风险后,任国平护士长和娄典主治医师一起护送患儿去手术室,手术团队和麻醉医师进行了细致的术前准备和评估。孩子没有家属陪同,格外紧张,一直重复着一句话:“我不要打针”!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任护士长和娄医生使出各种哄娃招数,使患儿分散注意力,开心地和大家嬉戏起来。

  

 

  最终,在麻醉科的通力协作下,血管外科张章教授和王磊医师克服困难,上演了完美的教科书级的静脉输液港植入术,这也是我院血管外科目前年龄最小的接受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患者。术后患儿被安全送返病房,开始静脉化疗,目前患儿已顺利完成第一疗程化疗。勇敢而坚强的小天使成功的闯过了第一关,以后的每一关我们都会陪你一起闯,你要加油!

  

 

  

 

  疫情期间,对当下医疗工作有一定的影响,但唐都人时刻牢记“姓军为兵,服务部队”的宗旨,及时调整措施,切实为官兵排忧解难,落实“五个零”、“六优先”的政策。当严冬过去,暖春降落,美好终将挣脱冰雪束缚,撒满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


上一篇:

我院召开2021年医保政策培训会

下一篇:

你的蓝天梦,我守护